为总结推广山东省红十字系统在人道救助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山东省红十字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近日,由山东省红十字会、大众日报社联合开展的首届山东省红十字优秀救助项目案例征集活动启动,滨州市红十字会系统6个优秀项目上榜。从今天起,将陆续刊登展播。

眼底病光明工程,滨州市红十字会点亮光明,守护希望

眼底病为多发眼部疾病之一,是造成视力低下和失明的主要病种。眼底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至关重要,如果早期治疗不及时,就有失明的危险。滨州市红十字会始终秉持“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宗旨,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号召,聚焦人民群众眼健康需求,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眼疾救治问题。2012年,为使贫困眼底病患者早日解除病痛,市红十字会联合市文明办、市卫生健康委、滨州传媒集团,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红十字“眼底病光明工程”。市红十字会筹集专项资金,由定点医院——滨州沪滨眼科医院对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每年救助50名患者,惠及滨州市多个县区的贫困眼底病患者。

多维发力,筑牢救助保障网

一是将“眼底病光明工程”列为市红会的重要救助项目。结合滨州市眼底病患病情况、医疗资源分布及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制定《“慈孝暖夕阳——眼底病光明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救助对象认定标准、申请流程、救助标准等,为救助活动开展提供清晰指引。

二是深入宣传发动,普及眼健康知识。我们认识到,预防是成本最低的健康策略。项目启动以来,我们组织市、县两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定点医院医疗专家及红十字志愿者,深入社区、乡村,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义诊筛查等形式,广泛宣传眼底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早筛早治意识,累计覆盖群众10万余人次。

三是精准识别对象,筑牢公平救助防线。为确保救助资源真正用于最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我们将“精准识别”作为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红十字志愿者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经初步筛查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尤其是自诉家庭经济困难者,由经过培训的红十字志愿者团队开展上门走访调查。志愿者们深入患者家庭,细致了解其经济来源、医疗支出、家庭成员负担等实际情况,认真核实相关证明材-料,并做好详实的记录。这套严谨的“志愿者入户调查”机制,不仅有效防止了救助资源的错配和滥用,确保了项目的公平公正。

整合社会资源,构建长效救助机制

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作为人道救助枢纽的平台作用,多渠道募集项目资金。大力动员本地爱心企业、人士进行定向捐赠。我们与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困难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并通过“医保报销一点、项目资助一点、医院减免一点”的方式,13年来,项目累计已救助470人,总救助费用近200余万元,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实现了救助效应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