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总结推广山东省红十字系统在人道救助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山东省红十字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近日,由山东省红十字会、大众日报社联合开展的首届山东省红十字优秀救助项目案例征集活动启动,滨州市红十字会系统6个优秀项目上榜。从今天起,将陆续刊登展播。
实施“情暖滨州”助学工程,滨州市红十字会创新救助新路径
募捐和人道救助是红十字会的主责主业之一,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在联系和服务困难群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滨州市红十字会坚持问题导向,广泛走访调研,充分考虑困难群体诉求,聚焦怎么办,创新怎么干,在《情暖滨州》原有的救助基础上,以困难准大学生救助为切入点,让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与困难群众自觉牵手,搭建起一座爱心助学的桥梁。近5年来,共救助贫困学生233人,救助金额323万元。
助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就是最实的实事!滨州市红十字会坚持问题导向,广泛走访调研,充分考虑困难群体诉求,聚焦怎么办,创新怎么干,在《情暖滨州》原有的救助基础上,以困难准大学生救助为切入点,让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与困难群众自觉牵手,搭建起一座爱心助学的桥梁。
摸排情况确定救助对象。每年滨州市红十字会联合教育部门在全市开展摸排,对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的应届高考毕业生情况进行摸排,根据掌握的初步名单,逐一入户走访,并到所在地村(居)委会和乡镇(街道)职能部门核实,至高考发榜并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最终确定救助对象。同步联合市电视台跟进采拍有代表性的寒门学子生活学习情况。
广泛动员社会募捐。一是既有途径早联络。对参与捐助的家爱心企业,逐一登门沟通,近半数继续参与。二是媒介传播广发动。通过市红十字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全市红十字系统微信群发和每周六市电视台播放的《情暖滨州•最好的未来》,向全社会传播救助寒门学子倡议。三是慕名拜访拓新源。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热心人道公益企业家和社会爱心人士信息,组织全市红会人和《情暖滨州》栏目组负责同志分片包区登门拜访。
实现救助持续化。2020、2021年连续四年救助的学生毕业后,爱心商会对考上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的优秀学士持续进行救助,每年资助学费10000元,直至学业结束。

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了栏目与项目的品牌效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重点难点攻坚,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新举措、新办法,实施一大批造福百姓的民生项目、民生工程,切实把实事办到心坎上,暖到心窝里,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以《情暖滨州》栏目为切入点,创造性实施了人道救助模式,广泛动员人道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实现了筹资渠道、救助方式和人道传播“三个创新”,打响了“情暖滨州”人道救助品牌。
促成了企业与媒体的双轮驱动。坚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一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以红十字会启动资金,撬动企业通过冠名、协办或资助的方式对栏目进行支持,解决了活动资金瓶颈问题,真正实现了市场化运作,用小资金解决了大难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以跟踪宣传强化舆论感召力,引起社会共鸣,红会与主流媒体、爱心企业、商会组织形成爱心联盟,传播效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用实际行动带动和感染着周围的人,引领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传递队伍中来,承担起滨州社会公益的责任,营造了“有困难找红会,有能力帮红会”的工作格局。
实现了救助与人才的互惠双赢。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基本解决了被救助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等费用难题,帮助他们更好投入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也让受助读大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家乡的感恩之情和归属感,树立起“爱滨才会赢”,“人才兴则城市兴,城市强则人才强,赢得人才就是赢得未来”的人才观,增强了他们立志学成归来施展抱负、报效家乡,积极投入到富强滨州建设中来,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形成了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