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红十字会专场。介绍2025年全市红十字工作重点及红十字应急救援、“三献”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  解晓龙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红十字会专场。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尹常智先生,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崔笑宽女士,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新闻发言人王春平女士,市红十字会捐献办公室主任毕燕君女士,对2025年全市红十字工作重点及红十字应急救援、“三献”等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尹常智 

2025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红十字会聚焦品质滨州建设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市委“113388”工作体系,以“三救三献”核心业务为抓手,坚定争第一、干唯一、创一流。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牢抓党建带“红建”,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共同促进。一是筑牢党建联盟,汇聚人道力量。“品质滨州·博爱同行”党建联盟各单位密切协作,联合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三救三献”活动,凝聚起了协同推进红十字工作的共向合力。与市直机关工委联合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安创建当先锋”应急救护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市直党员干部1200余人。二是建强机关支部,提升干部内生动力。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三大战役走在前·三大行动勇争先”等活动,创新开展“红会讲堂”等活动,荣获全省红十字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第二名。三是夯实组织根基,筑牢战斗堡垒。召开五届二次理事会议,增补了理事、常务理事,选举了会长、副会长,红十字会新型治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全市县市区红十字会全部完成换届,5个县市区二级以上医院、3个县市区乡镇医疗机构全部建立了红十字会。

二、聚焦核心业务,提升服务效能

(一)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持续加强。一是建强应急救援设施。秉持共建共享共赢理念,依托企业和社会力量,建成国家三级应急物资储备库。二是强化应急救援演练。年内出动队员2200余人,开展应急演练121次,有效提升了红十字应急救援能力。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荣获全省社会应急力量紧急拉练暨技能竞赛安全破拆项目团体一等奖。9月底,将承办有5个省、自治区参加的中国红十字应急救援北部协作区综合救援演练。三是拓展筹资渠道。鼓励企业、社会奉献爱心,举行了“心安之城·救在身边”水上救援演练活动和企业捐赠活动,现场接受爱心企业捐赠60万元。

(二)应急救护培训成效显著。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大力实施应急救护培训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滨城、沾化等四县区申报全省应急救护先进县。二是围绕中心推进工作。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全市民生实事项目,与滨州学院等4所高校签订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加强师资规范化建设。成立了市、县两级红十字应急救护讲师团,鲁北技师学院等成立了5家红十字名师工作室,师资力量更趋专业化。四是织密人民安全“防护网”。1-8月份承办全省救护师资培训班3期,培训师资90人,培训救护员42098人,普及培训43万人次,布设AED总数达552台,扩大“黄金4分钟”急救圈。五是开展竞赛提升水平。联合市直机关工委、市卫健委等举办了“心安滨州·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大赛,提升了救援队的救护技能。  

(三)人道救助品牌持续擦亮。一是组织开展5·8人道公益日众筹活动。通过组织“一块走”捐步等活动,线上线下筹资128.9万元,新建和改造博爱卫生站7所。二是持续开展社会救助活动。“博爱送温暖”救助困难家庭1740户,救助白血病、先心病、眼底病患者35人。三是承办上级项目。承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健康义诊、山东省2025年第一期乡村医生培训班等活动,培训乡医110人。

(四)“三献” 工作保持全省领先。一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积极开展造血干血样采集和捐献动员工作,全市累计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84例。承办了全省医学捐献服务工作推进会。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切接见了第67-7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二是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全市新增器官捐献志愿登记568人,实现人体器官捐献32例、累计达62例;角膜捐献32例,累计达108例。人体器官捐献成功纳入见义勇为群体表彰范围。三是争取生命教育项目。争取到省级生命教育“三献”项目6个,启动建设捐献者缅怀场所3处。

三、深化志愿服务,激发人道活力。开展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专题培训会、首届红十字优秀事迹宣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红十字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在第二届山东省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我市推报的吴重熹红十字文化志愿服务、“小红讲急救”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项目分别获银奖、铜奖。

四、加强宣传引导,传播红十字文化

一是打造吴重憙红十字国际品牌。赴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开展吴重憙雕像捐赠仪式,签署了《共同举办“人道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合作备忘录》。二是推进红十字文化进校园。举办校园红十字活动50 场次,传播人道理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加强与新媒体平台合作。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平台发布信息200余条,提升了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力。

五、服务“一带一路”,扩大对外合作

8月中旬,承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领导力及人道工作能力建设研修班学员来滨州访问交流活动,本次研修班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举办、总会训练中心承办,是商务部 2025 年援外培训重要项目。研修班31 名学员来自坦桑尼亚、南苏丹、肯尼亚等8个国家和地区,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人道工作领域的交流合作。研修班一行先后走进我市多个观摩点,就人道服务、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开展深度考察。市政府召开“滨企创世界”链接未来--滨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对接洽谈会,搭建起了滨州与多个国家人道交流合作的桥梁。

下一步,市红十字会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三救三献”核心业务,争先创优,唯旗是夺,勇担当,走在前,继续为品质滨州和心安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大众网记者:

请问我市承办的2025中国红十字应急救援北部协作区综合救援演练,目前的筹备情况怎样?有什么重要意义?

发布人:

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  崔笑宽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建立健全红十字应急救援区域协作机制的意见》要求,为加快打造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共建、高效联动的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定于9月28日在滨州市惠民县黄河三角洲应急消防实训基地,组织开展“人道之光 使命必达”中国红十字应急救援北部协作区综合演练。演练活动由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5省区红十字会和滨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滨州市红十字会和惠民县人民政府承办。

本次活动是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建立的红十字应急救援区域协作机制要求,进一步提高北部协作区红十字救援队的应急保障能力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结合黄河流域中下游易发生洪涝、地震、堤坝管涌等灾情特点,模拟真实的应急救援场景,强化协作区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能力,融合军、民、政、企各方力量参与救援行动,全方位展示新时代红十字救援能力和水平。

本次演练聚焦实战效能提升,呈现五大鲜明特点:一是党建铸魂,夯实应急救援组织根基,以党建引领强化队伍凝聚力与执行力。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将组织召开北部协作区党建交流会议,分别到惠民县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无棣县吴重熹红十字运动纪念馆等地学习观摩,并就党建工作进行座谈交流。二是协同聚势,构建多元联动作战体系,打破区域与领域壁垒,实现跨区域救援力量高效配合。本次演练由中国红十字总会指导,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省区红十字会以及山东省、滨州市和其他有关地市红十字会21支救援队伍、240余人参演,开展疏散避险、震情监测、水域救援等14个科目的实战演练。三是科技赋能,打造高端装备支撑体系,依托先进装备提升复杂场景下的救援处置能力。四是练演融合,创新综合能力提升模式,以“练”强技能、以“演”验实战,推动救援能力持续升级。五是系统聚力,彰显红十字救援专业优势,充分发挥红十字组织在应急救援中的独特作用,展现专业化救援水平。

中国红十字总会、山东省红十字会、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领导对此次演练活动高度重视,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市红十字会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成立了专门领导班子,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落实,主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组织承办好。制定总体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各级各有关部门之间聚力攻坚、协同推进,确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二是服务保障好。调动一切力量,精心组织安排,为参加活动的领导、来宾和演练队伍提供周到细致的安全、卫生和生活保障服务,进一步擦亮“滨周到”品牌;三是演练学习好。组织我市最精干的应急救援力量,全力做好各项准备,以最强的素质、技术和精神状态,展现我市应急救援工作成果,并认真学习其他队伍的先进经验,促进应急救援水平实现提升;四是全面展示好。充分利用这次机会,通过多种媒介平台和现场布置,向来宾充分展示我市经济发展实力,塑造良好的对外形象。

本次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在山东省红十字会系统尚属首次,我市通过承办这次高规格、大规模、跨区域的演练活动,将有利于用好北部协作区红十字应急救援联动合作平台,深度参与应急救援联动合作,持续推进应急救援资源共享、要素互通、机制共建,有效提升全市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织密织牢防灾救灾安全保障网,开创滨州“心安城市”建设新局面。

新黄河记者:

      请问我市2025年捐献工作情况怎样?

发布人:

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新闻发言人  王春平

2025年,市红十字会锚定目标任务,多措并举“三献”工作(即造血干细胞捐献、无偿献血、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取得显著成效。

一、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成果丰硕

截至目前,今年共采集血样入库800余人份,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0例、累计达84例,同比捐献数量为历年最多。2月份承办了2025年全省医学捐献服务工作推进会。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切接见了第67-7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更多人投身红十字事业,传递爱心、点燃希望,为品质滨州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二、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年以来实现器官捐献32例、累计达62例,捐献数量占历年捐献总量50%。角膜捐献32例、累计达108例。上半年全市新增器官捐献志愿登记568人。争取到总会信息化创新试点项目和省级“三献”项目6个:其中,邹平、沾化、无棣3处缅怀场所正在建设年内完成,填补了我市多年来没有缅怀场所的空白;在全市开展了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月活动,多方式宣传《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三献”精神。同时,积极推动在全省率先将人体器官捐献者纳入滨州市见义勇为群体表彰范围,以机制促捐献走在全国前列,使我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三、“三献”主题宣传蓬勃开展

强化党建统领,和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卫健、教育等联盟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联动,牵头组织了系列“品质滨州 博爱同行”三献主题宣传活动,极大弘扬了人道主义精神,为品质滨州建设贡献力量:

一是精心开展红十字优秀事迹宣讲活动,历经半年层层评选出11个优秀作品,选手以饱满热情讲述自己或身边的红十字志愿者的事迹,感人至深!我们为每位选手制作了视频,在网站、视频号等广泛发布,极大调动了志愿者的参与热情,也为今后的宣传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进学校”活动,3月份在4所高校开展以无偿献血为主的生命教育主题宣传活动,推动高校建立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取得良好效果;6月启动第二届驻滨高校“热血青春、生命接力”公益短视频大赛活动,在小学以下开展第二届“红十字杯”书画大赛。

三是“进企业”活动,8月和市国资委、卫健委联合在市公用事业集团举行公益活动进企业启动仪式。9月19日愉悦集团以“一次捐献两份爱心”模式进行献血和造干采集。四是“进机关”活动。9月18日和市直机关工委结合“五防”培训开展“捐献8ml 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造干采集活动,发挥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鲁中晨报记者:

      能否介绍一下我市将人体器官纳入见义勇为表彰范围有何重大意义?

发布人:

市红十字会捐献办公室主任  毕燕君

今年以来,滨州市红十字会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持续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7月,在市委政法委、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的支持下,我市在全省率先将人体器官捐献者纳入滨州市见义勇为群体表彰范围,走在全国前列,争取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每年定向捐赠资金,对当年的捐献者家庭给予5000元的表彰慰问金。目前全市累计实现人体器官捐献62例,捐献的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等器官,成功挽救了200余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这一举措对我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是以政策创新激发公益事业活力。将人体器官捐献者纳入见义勇为群体表彰范围,是对国家《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的积极响应与创新落实,将无偿捐献器官的高尚行为与见义勇为精神相结合,使条例要求转化为具体激励措施,既为全省、全国人体器官捐献政策探索提供了“滨州样本”,更是以政策创新助力公益事业,让条例精神在滨州落地生根。

二是以精神引领为心安城市增温情。这一表彰举措的推出,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红十字医学捐献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不仅是对捐献者及其家属的肯定与褒奖,更是通过明确的价值导向,让“无私奉献、尊重生命”的理念融入城市精神,为心安城市建设注入温暖力量,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目前,全市已有2.7万人进行了器官捐献意愿登记,为生命接力储备了深厚的爱心力量。

三是以理解支持共筑爱心之路。2025年市红十字会启动了邹平市、沾化区、无棣县3处捐献缅怀纪念园建设,让捐献者家属可以缅怀慰藉,也让全社会更添温暖与安心。同时,在这里发出诚挚呼吁,希望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器官捐献这项伟大事业的认识,对捐献家庭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理解支持,市红十字会也将持续深化宣传动员,汇聚更多爱心力量参与人体器官捐献事业,为更高水平品质滨州、心安城市建设注入磅礴大爱。